观澜亭丨小清河将复航,让人想起齐鲁古代“母亲河”
来源:大众网     时间:2023-06-24 19:50:02

□周学泽

近日,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港主城港区发出港口经营许可证,这也是小清河复航工程沿线4个港口首发港口经营许可证,标志着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已具备运营条件。


(资料图)

按照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任务目标,今年全线通航。这意味着,经过近3年半的日夜奋战,停运26年的小清河就要全线复航了。

小清河复航,是经济的“复航”,也是文化的“复航”。小清河航道,所行原为济水故道。因此,小清河复航,让人禁不住想起济水,那是山东古代的一条“母亲河”。

作家柏杨在其历史学著作《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姒文命(大禹)治理的黄河等九条河流中,八条河流直到二十世纪仍然存在,只有济水在若干年后被黄河并吞,成为黄河的下游,只剩下一个尾巴,改称小清河,还微留痕迹。”

6月21日,山东省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济宁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姜传岗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济水可谓山东的母亲河,山东几千年的文化根源之一正是济水。因此,小清河复航,有重大经济意义,同时也是重新认识山东文化的一次契机,借助小清河的复航,我们可以更好认知齐鲁文化的根脉。

第一,以历史发展眼光认识济水和小清河的变迁。

现在谈到山东,人们常说的话是“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水”通常被解释为黄河。黄河现在和济南很近,从黄河南岸到济南千佛山,仅仅只有10多公里。但170多年前,黄河主干道离济南大约有200多公里远,盘踞在济南门口的那条河,叫作济州水道。

姜传岗认为,在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流域是在今河北省和天津一带。黄河定格于山东是在清末,而在此前历史上,对山东影响深远的是济水。

古济水被称作四渎之一,四渎是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即“江、河、淮、济”,司马迁的《史记》多次提到济水,济水能和长江、黄河、淮河并列,足见其重。《山海经》中说:“济水出共山南东丘”(“共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水经注》曰:“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等。《禹贡》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禹贡》为《尚书》中的名篇,是我国历史地理研究中极为重要的文献。

据河南日报报道,历史上济水“洑三现三”:济水于王屋山太乙池开滥觞,潜流至龙潭寺和济渎庙,变沇为济,这是济水的一洑一现;济水出济源流经沁阳、孟县(今孟州市)和温县,然后潜伏穿越黄河,在荥阳伏流出来,这是济水的二洑二现;济水自荥阳向东,经郑州惠济、新乡原阳、开封兰考等,再次潜流数百里,至山东定陶而出,继而经菏泽、巨野、郓城、济宁、济南、济阳,最后从临淄(今东营)入海,这是济水的三洑三现。

姜传岗认为,济水“三洑三现”的记载需要科学判断和甄别,济水上游流经山区,洑潜而流有可能,下游平原地带,河流伏流违背科学,所谓伏流应是地表水断续的特征。查阅《史记本纪第二夏》中大禹“道九川”有:“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司马迁没有用“伏”字,这个记载比较准确。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决口夺济水故道北流。但黄河并没有按照济水原道入海,在历城华不注山一带,黄河脱离济水故道,东北流经利津入海。黄河此经,让济水在历城分了岔,一支向北流向了济阳、利津,一支向南走原河道。济水历城以下的河段荒废,防洪功能渐失。一到雨季,黄河洪流吞噬农田、村舍乃至人命。

金朝天会八年(1130),原北宋济南府知府刘豫在华不注山南侧修筑了泺堰,将泺水导入济水故道,并沿着济水故道挑挖疏浚,使之直通大海,这条新挖出的河流就是小清河。之所以叫小清河,是因为当时人们把从东平到利津这一段济水叫做大清河。

济水在西汉以前水源充足,水势浩大。东汉之后,水量逐渐衰微,至今只余留首尾两段:在济水的源头济源市亚桥下,还有6.8公里古济水涓涓流淌汇入蟒河进入黄河;在下游,从济南到入海口237公里的济水故道小清河,以玉符河为源,携带着趵突泉、大明湖的清流一路高歌奔向大海。这是济水最后的“余响”。

第二,济水和小清河的变迁,对齐鲁文化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济水的变迁,对沿途河南、山东产生重要影响,不少城市的得名来自济水。姜传岗考证,作为古代九州之一的兖州,得名于济水。兖州之名源于“兖水”,兖水即是“沇水”,亦即济水。《禹贡》言:“导沇水 ,东流为济”。又言:“济、河惟兖州”,是说济水、黄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属于兖州。兖州初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地区,后来沿济水多次往东搬迁,最后定于山东省的现址。其他地名,如济州(先后址于碻磝、巨野、任城)、济北(古郡,位于现在山东省西北部)、济宁、济南、临济(隋代置)、济阴(在今定陶、曹县之间)、济阳(《水经注》县置,址在济阴县以北,今菏泽市西南、金代以来址于现在的济阳县)等,更是直接以“济”字为名。此外,河南省一些地名也是来自济水,济源就是济水之源的意思。

济水是齐鲁文化的“母源”之一。周朝时期的“齐国” 、今天的“齐河县”之“齐”字,得名于济水。《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 。《风俗通》曰:“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因此,“齐鲁文化”中,流淌着这条从中原大地流淌下来的济水的基因。济水在数千年历史上成就了古代山东的文明开发和繁盛,可谓齐鲁之邦的母亲河之一。

第三,济水和小清河的变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历史上,济水和小清河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济南,即济水之南的意思,在古代这里上可达运河,下可至沿海盐场,使济南掌控着山东漕运盐运以及税收管理大权,水陆四通,舟车辐辏。

小清河挖通后,在泄洪、排涝、灌溉及航运诸方面发挥着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尤其航运一直是山东境内效益最好的航道之一,海盐可从海滨水运到济南,再通过大清河(现黄河)上游转运到中原内陆各地。1986年后,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小清河航运受到巨大冲击,货运量、港口吞吐量直线下降。1995年黄台港货物吞吐量已减至1.5万吨。1996年,小清河断航。

2020年,山东决定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复航后的小清河全长169.2公里,将发挥航运、防洪、灌溉、生态、旅游、环保、商贸等多项功能,为全国新增一条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黄金水道”。

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小清河从深远的历史中走来,她承载着厚重的文化。

关键词:

新闻推荐